第七百五十四章 军队弊病-《大唐小人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隆基看着依然混乱不堪的军队,终于忍不住了,他大怒道:“兵部尚书郭元振治军不力,军容不整,队伍散乱,立即绑于旌旗下斩首示众。”

    陪同李隆基一起阅兵的两位丞相张说与刘幽求一听,大吃一惊,刚要劝谏,却听张宝儿对李隆基道:“陛下,郭尚书是先朝老臣,有功于大唐,纵有治军不严之过,按军律不应斩首,请陛下开恩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见张宝儿说话了,不能不给这个面子,他又道:“宝儿,你别忘了,他可是立了军令状的。”

    张宝儿摇头道:“此事怪不得郭尚书,无论换谁来,都是一个结果。”

    听张宝儿如此一说,李隆基稍微缓和一些了,他沉吟道:“既然定国公求情,那就免去郭元振宰相和兵部尚书之职,流放新州!”

    新州离长安有六千里,这已经是很重的处罚了。

    “谢陛下!”郭元振一脸颓废道:“请陛下恩准,罪臣想问定国公几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看向张宝儿,张宝儿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准奏!”李隆基道。

    “郭某谢过定国公求情之恩!”郭元振先是向张宝儿施了一礼。

    “郭尚书客气了!”张宝儿回礼道。

    “定国公是不是早已知道这个结果了?”郭元振问道。

    “正是!”

    “定国公可否告知郭某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”郭元振一脸不甘地问道。

    张宝儿叹了口气道:“我说过,现在的军队已经不是大唐建元之初那支军队了,从三个方面,我便可推断出,必然是现在这个结果!”

    “哪三个方面?”这次发问的不是郭元振,而是李隆基。

    “大唐实行府兵制,男子二十一岁入军,六十岁免役,平日在家乡农耕,不服徭役,不纳租调。有战事应征作战,出征时自备兵甲衣粮,负担较重。而府兵制是与均田制联系在一起的,如今均田制被破坏,许多农民失去土地,无力自备衣粮,故经常出现逃散现象。特别是地主富户所逃兵役,全落到贫下户身上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军队战力必然下降。此其一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低头沉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