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时田文在侧,见苏秦伐秦之意甚坚,欲坏其事,遂出计曰:“伐则结秦之仇,不伐则触五国之怒。以臣愚计,莫如发兵缓行,兵发则不与五国为异同,行缓则可观望为进退。”湣王以为然,遂使田文帅兵二万以往。田文方出齐郊,即称病拖延,耽搁不行。 是时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五国之兵,已会函谷关外,只有齐国之兵,迟迟不至。于是五国之兵,彼此观望,莫敢先发。秦将大开关门,陈兵索战,五国互相推诿,犹疑不敢出。时日一久,粮草不足,楚国粮道又被函谷关守将偷袭得手,楚兵败走,于是四国皆还。 是以田文之兵未至秦境,而五国之兵已败回本国。 田文还时,湣王以齐未尝败绩,竟反以田文为功,用田文为相,叹曰:“几误听苏秦之计!”苏秦亦从此多为田文延誉,常在人前自叹弗如。田文更是自得,自以为比之苏秦,技高一筹! 呜呼,齐国君臣,不亦愚乎! 后十数年,秦国国力逾强,东方六国之中,齐、赵亦为大国。 且说万寿山五庄观中,镇元子默算时日,暗忖道:“苏秦已竟其功,方今之势,须得如此如此!”便呼童子:“去将玄素叫来!”童子领命而去。 片刻,玄素道人至,拜见老师。镇元子说道:“青丘山之阳,有一道人,名叫青阳子,乃是天狐所化,你可识得!” 玄素道人思索片刻,想起旧事,便回道:“弟子识得!” 镇元子道:“今真命天子即将降世,要把江山一统,一并斩将封神。然吾欲行其事,又恐诸教为难,平生波折,故需多方用计,谋夺先机,才得成事。你今往青丘山一行,请青阳子相助,若从,可嘱他如此如此。” 玄素道人领命,上了九翅天蚕,往西南而去。 待到了青丘山,因时日久远,多方寻觅,方至旧时青阳子修行洞府。玄素道人收了九翅天蚕,至洞门前,问讯道:“道友,今有故友远道来访,望讫一见!” 过得半饷,里面并无回音。玄素道人自思:“莫非青阳子道友已经换了道场,不在此处清修?”便步入洞中,只见桌椅云床,光洁如新,一尘不染,显见得有人勤加拂拭,不是废弃之象。 玄素道人自语道:“莫非青阳子道友出门访友去了?怎一个童子也不留下,洞府也未关闭,难道不怕凡人野兽误闯进来,坏了这些器什!” 转眼间,突然见到玉桌之上,有壶有杯,还有一片玉简,玉简之上,还有字迹。玄素道人取来观看,只见上面字曰:“玄素道友如晤!道友远来,必有要事。然贫道族小力孤,当此大争之世,不敢擅闻大事,恐招祸患。面拒有伤盛德,只得避走。因感道友远来,未能相待,特备薄酒一杯,聊表敬意!” 玄素道人因笑骂道:“这只老狐狸!”便将酒斟到杯中,尝了一口,只觉其味寡淡,极难下口,便把剩下半杯,撒在地上,自语道:“这是什么酒?这般难喝!”转身正待出洞府,眼角扫过地面,只见撒酒之处,地面浸湿,也有字迹,观之,也是青阳子所书,字曰:“酒虽寡淡,总是盛情!道友弃之于地,毋乃太过?” 第(2/3)页